编者:本文是一篇e-mail
朱老师:您好!
今天早晨在14。180MHz听到您关于组织11月18日流星雨通信试验的通话。关于流星余迹试验,我并不懂,仅凭想象以及过去偶然看到的只字片语提一点建议。
(1)单个流星余迹反射形成的电离区存在的时间很短,只能维持秒级的联络(取决于流星的能量)。当流星密度较大时,连通时间可以长一些。由于流星出现的时刻比较随机,所以实用的流星余迹通信多将信息以数据方式存储起来。联络的一方不断发出信标,另一方始终处于STAND BY状态,一旦接收方收到信标,说明信道开通,便立即将需要发出的信息快速发出。这样一次一次地将信息分发到对方,再由对方的设备一包一包地组装成完整的信息。当然双方在传输信息时中还要有应答、纠错等控制信号,以便知道什么时候信道终止、信息交换到了哪一包。1990年左右我曾在北京的一个展览上了解到美国利用这样的流星余迹通信建立了一个农业数据传输网。
发生流星雨时,流星对时间的出现密度显著增大,流星余迹形成的电离区可能变得比较连续,所以可能维持两地间较长的连续开通时间。但是这次流星雨究竟能维持多长的时间,我们很难预料。如果以通常的语音呼叫、回答,不但可能只有很少人在短短的时间内享用到联络的乐趣,而且可能会因为通话的速度、某一电台设备、天线及环境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浪费掉宝贵的开通时间而影响整个试验的成功。
因此建议为本次试验规定一个标准通话模式(例如月-地-月联络就有特殊的规定),例如(仅举例而已):
A:CQ CQ CQ, BRAVO ALFA 1 ROMEOU ALFA, BRAVO ALFA 1 ROMEOU ALFA, BRAVO ALFA 1 ROMEOU ALFA, STANDING BY。
B:BA1RA BA1RA BA1RA, BRAVO ALFA 9 GOLF ALFA, BRAVO ALFA 9 GOLF ALFA, BRAVO ALFA 9 GOLF ALFA。YOU ARE 59 59 59 OVER
A:BA9GA BA1RA QSL YOU ARE 57 57 57 OVER
B:BA1RA BA9GA QSL 73 BYE BYE
A:73 BYE QRZ? BRAVO ALFA 1 ROMEOU ALFA STANDING BY。
总之联络中要尽量避免一切多余语言。非当时非说不可的内容以必须放在以后的QSO去讲。
(2)虽然互相连通QSO是证明传播开通的一个重要的验证方式,但作为更过细的科学试验,最好还要有一些其它的辅助方式。例如:
各大地区都设一个台在试验时间内在相近频率点上(间隔为1KHz左右,以便大家同时守听,但又能利用窄带中频滤波器区别出其中一个信号以估测强度)不断发射信标信号(建议为慢速CW,以便在弱信号和QRN下抄收,也较易维持恒定的发射功率)。
这个信标不但可以作为等候QSO的各台作为衡量信道是否开通的标志,等听到信标后再QSY到公用联络频率去呼叫,避免大家在公用频率上盲目乱叫,掩盖了真正的远方弱信号,而且可以鼓励一部分人(尤其缺乏发射条件者)专心守听信标,连续记录每一时刻听到的各地/各频段的信标强度。以后大家把这些记录汇总起来,这样才能得到关于流星雨造成的传播开通全过程、广地域的较为完整的资料,力图凑出一份高水平的报告。这样的试验结果可能比单纯做随机的QSO更有意义。
鉴于目前我国法规对业余信标台没有明确定义,为符合业余呼叫的一般程序,也为避免呼叫CQ引来外台盲目回答造成干扰,建议信标台的信号格式采用一般的特定对象呼叫方式,例如循环呼叫:
BA1RA BA1RA BA1RA DE BY2HIT BY2HIT BY2HIT FOR METEO TEST PSE KP。
(3)我认为信标台是实验质量好坏的关键,可以通过周二网、CHINA HAM MAIL LIST 和14.180网征求志愿者。如果需要,我可以承担本地区10米段的信标台任务(晚间),我会设法做个计算机接口,按照您最后确定的时间和呼叫方式自动拍发。我用的是半波长垂直天线,无定向性,适合于做全向信标。
(4)据说流星余迹通信最好的距离是1000-2000Km左右,正好适合国内以及JA等周边地区的联络,理想的情况是国内每800-1500Km/每频段有一个信标台。2M的信标可以用FM方式,这样可以用录音机向基地台输一个音频信标,加上J型一类的天线,设备问题应比较容易解决。
(5)是否有天文爱好者能将预测的流星雨出现的星座位置转换成各时刻在地面大气上层的经纬度投影坐标,以便大家预测传播的最佳可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