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CR学装四波段

BD6CR 2003/07/01 电子制作

赵辉老师BD6RA的四波段套件是非常成功的套件,这几天为它整理主页的时候深深的感受到这一点。安装的朋友很多,成功率比较高,通联效果比较好,如果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元件比较多,说明书还不够太详细,对于初学者来说,安装过程有一些暂时的疑惑之处,或者分辨元件有困难,或者绕线圈不知道怎么绕,等等……

我正好想利用赵老师的套件的部分安装一个15米波段的机器,所以等于在四波段的PCB上安装一个波段的元件。虽然可能与四波段安装过程有点不同,但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所以我决定随着我学着安装的进程,慢慢写一点东西出来。这些东西将配合照片,刊登在四波段主页 http://www.qsl.net/bd6cr/thunder上面。

昨天我向赵老师订购了PCB和主要元件,因为还需要几天才能收到,所以我先熟悉一下2001年2月会刊上的内容(主页上有清晰扫描版)。

文章的第5页(第1张电路图,收发共用部分)中,以IC5 TA7310P为中心的本振VXO电路实际上并不存在,在新版的PCB中,VXO是独立的一个PCB,电路图应该与第9页(第5页电路图)的VXO类似。

文章的第6页(第2张电路图,带通滤波器、驱动、自动增益控制部分)中,带通滤波器主要由中周线圈和电容组成,通过二极管切换,本来用1N4148开关二极管替代PIN二极管作波段切换,现在如果有1SS53,用在这里更好。Q7是发射的第一级放大,使用9018H,H是指直流放大倍数大约在100-120(?),也能买到9018G,要比9018H放大倍数小些。Q8本来也是9018H,如果购买套件的话可以用美国管子2N2222A,或者PN2222A,我不太确定是否需要注意引脚排列是否一致。AGC电路取自第1张电路图中右边的MC1496输出的音频信号,经过放大、整流产生直流信号,控制第1张图中的两个双栅场效应管2SK74(2SK122可代)组成的中放电路的增益。

文章的第7页(第3张电路图,功率放大、输出滤波器部分),实际是放在两块PCB上的,Q11(1162)的信号来自第2页Q8的输出,Q11是线性的推动电路,Q12和Q13是推挽功放。这里可能存在的问题是D23和Q12、Q13的热耦合问题,文字说明中有图示,目的是为了防止Q12、Q13过热烧坏。T12和T13要在双孔磁环上绕制,T12用小双孔磁环,T13用大双孔磁环。LPF部分是输出滤波器,因为输出高频电流大,所以用继电器而不是二极管进行波段切换。Q16和Q17是继电器驱动电路,从电路上看,只有当处于发射的时候,Q16导通才能使Q17随之导通,驱动8个继电器中的其中2个。

文章的第8页重复了。

文章的第9页(第5张电路图,VXO部分、CW部分)上图为VXO本振信号的产生和缓冲,下图为CW电路,在第1张电路图中的左下还有部分CW电路,包括二极管平衡混频器下面的R208 D204,这两个元件用于破坏混频器平衡,产生载波。

文字部分要仔细研读,里面有不少做法,都是多年的经验。

顺便说一下,昨天有一位本地的爱好者BG6ACJ给我看了一下他刚购买的未安装的新版四波段套件。共有5个PCB,设计得相当好,元件排列工整、大面积接地很大、有印字、板基也相当好。元件进行了一定的分类,有的袋子中还写了注意事项,比如:把中周的电容去掉等,体现出赵老师的严谨与细心。

收到BD6RA的消息,说PCB已经寄出。同时也看到版上有朋友经过仔细的核对后,对新版套件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事先要充分阅读电路图和文字说明,争取自己能悟出问题的实质。

我注意到许多朋友的问题是有关元件的,我节选我写的文章的一部分给大家,也算是自己的一个复习。

高频元件选择

对于小于1000pF的电容,一般来说应选择零温度系数的高频电容,如高频瓷片电容(CC)、云母电容(CY)、聚苯乙烯电容(CB)都是不错的选择。无引脚的片状电容或者贴片电容可减少引脚电感,更适合高频场合使用。

市场上的电阻状色环固定电感或泪珠状色点固定电感可作为小电流的高频扼流圈和不严格的谐振回路元件。在QRP制作中,100uH-470uH的电感可作为大多数场合的小电流的高频扼流圈(只要不用在功率放大器末级都是可以接受的)。

选频线圈和中周如无现成的可用,推荐使用市场上的电视机10K型中周改制。只要保证电感量和匝数比,一般都能正常使用。

发射电路末级或推动级的高频扼流圈、宽带变压器等一般使用导磁率比较高的铁氧体磁环绕制。国外爱好者通常使用FT系列磁环,特别是-43和-61材料的,其导磁率分别是850和125,一般可试用国产的NXO-100替代。传输线变压器对于磁环的要求不高,甚至使用开关电源里的低频磁环都可有很宽的频率使用范围。 发射输出的低通滤波器、本振的振荡线圈等可使用低导磁率的铁粉芯磁环绕制。国外爱好者通常使用T系列磁环,常用的-6和-2材料,其导磁率分别是8和10,一般可用国产的NXO-10替代(严格说,NXO系列磁芯材料并非铁粉芯,有的场合直接代换并不合适)。

高频用晶体管选择大概要考虑这么几条原则:1、选择至少两倍于电源电压的Vce参数。2、晶体管在工作频率呈现的增益要恰当,过小的话,同样的输出功率需要较大的输入功率,过大的话容易自激。3、截止频率是晶体管的重要参数,应选择比工作频率高5到10倍的截止频率。4、选择耗散功率比直流输入功率稍大的管子。经验表明,选择两倍的直流输入功率比较合适。

一般的电阻、退耦和耦合用的电容、电解电容等,实际使用值与标称值误差在正负20%都无问题。一般的小功率三极管,如2N2222、2N3904、2N3906、2N4401、2SC1815等,都可试用901x三极管替代。

盼望着,盼望着,我订购的PCB和晶体等主要元件就要来了。我出去把元件差不多买齐。扬声器买了一个彩电上使用的8欧10W长圆形扬声器,磁体比较大,承受1W功率应该是稳稳当当,另外边沿有四个安装孔,可以方便的安装在机箱内。话筒是利用电脑的简易台式话筒改制的,把话筒线换成了RG-174同轴电缆。我还准备了0.1mm和0.5mm左右的漆包线若干,RG-174同轴电缆若干,普通焊线若干。

赵老师把电路图和安装说明E-mail给了我。我仔细看了一下,发现与2001年会刊的主要差别在于,VXO和BFO都是用两个9018三极管,发射部分加了带频率补偿功能的反馈,把CW电路部分从电路图中剔除,AGC电路也作了改进,加入手动增益控制(AGC电路部分元件在套件中不提供)。电路图存在几个标注上的错误,有些错误也存在于PCB板上,我尽可能在电路图上作了修改,并在修改的旁边做了简要说明。利用PROTEL99SE软件自动生成了元件清单,并不完整,可作参考。我将说明书、修改过的电路图、元件清单整理成一个大约500KB的PDF文件,放在网络上,地址是: http://www.qsl.net/bd6cr/thunder/thunder_manual.pdf

我在电路图中把每个模块用英文做了简单的说明。我计划按照以下的步骤安装套件:8V电源,PTT电路,LM386功放,9015前放,BFO,VXO,MC1496振荡器切换电路,MC1496混频,Q2中频放大,晶体滤波器,Q1中放,二极管环形混频,BPF(到这里接收差不多完成),LM741话筒放大,BPF后的9018放大,2N2222放大,C1162推动,2078功放,LPF和波段切换电路(到这里发射部分差不多完成),AGC电路,CW电路。

我参照别的朋友的经验,以模块为单位把元件分开,装入塑料袋,并用纸条说明。从下篇文章开始,我就要一步一步介绍各模块的安装详细步骤,列出每模块的元件清单,安装次序,安装注意,调试方法等,并尽可能用照片直观说明。用小猫上网的朋友们,抱歉了!

搜索

    目录

    文章分类

    电子制作 翻译资料 测向 业余电台 活动 规章制度 招新 讲座 比赛 CQWW 天线 社员 CRSA 复古计算 周常活动 卫星

    短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