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x和wendyma的热情的赞扬,激发我写一些东西的冲动,昨天到今天白天一直忙,现在才有空。
一些往事
我接触无线电很晚,因为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农村度过的,那里没有电子元件,没有书籍,没有什么老师。我记得初中时有一位李老师,他是别班的,会装收音机,并在他们班开设了劳技课。我有几个小学同学都成功安装过,我没有,我非常希望有机会装自己的,但是没有条件。那时候用电池接电珠发亮的实验就让我非常痴迷,中考前的10天,我已经搜集了10来颗不同的电珠,看书累了就玩,被我父亲发现,砸在地上,用脚踩了好几下。
高中是省内著名的重点中学,地处一个繁华一些的小镇,元件依然是没有的,不过我们临班有个同学很厉害,他那时候就会修理彩电、录像机,我很景仰他,他也愿意给我介绍一些知识,还借我看了一本青少年电子制作入门方面的书,后来,我又在图书馆看到了上海的《中学科技》杂志,上面每期都有电子制作的项目,还有邮购信息。我越来越想自己做东西,但是经济并不富裕。每次去商店的时候,看到柜台里一个售价30元的小万用表,垂涎欲滴,但是要攒钱才能买,等我攒钱攒够了,那个可爱的万用表已经卖光了。那时候苏州还没有成形的电子市场,我需要的元件、敷铜板、三氯化铁、小钻头都需要邮购。花了不少钱邮购回来,按照书上制作,成功的少,失败的多。高中的唯一目的就是考大学,我成绩不错,压力并不大,可以花业余时间做电子制作,但是电子制作的确对成绩有影响,有两次从班级第1掉到班级第5。我那个时候最得意的制作是FM无线话筒,最成功的一个可以覆盖100米方圆,我的两个同学也开始跟我一起做电子制作,后来他们分别考进了南京大学电子系和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系,而我由于父亲的意见,最终选择了科大计算机系。值得一提的是我一开始就在报纸上发表电子方面的小文章,这些文章的稿费后来成为我继续这个爱好的资金支持。
进入大学以后,条件要方便许多,安庆路电子市场虽然小得可怜,但是买常用元件已经不是什么困难。在前两年我做了不少的制作,也在《江苏电子报》、《电子制作》、《电子报》上发表了20篇左右的制作类文章。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是个宝库,不仅有几乎所有的国内电子报刊,而且还有许多国外的电子刊物。到外文现刊室看国外的电子制作杂志是一种享受,虽然一开始我连猜带蒙并不能看懂多少,但是后来就逐渐熟悉了。我发现国外爱好者经常会介绍无线电电台或者接收机的制作,但是国内几乎没有。
1996年5月5日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转折。我看到飞天科普协会的一张海报,说安徽个人业余电台主控台要来西区校园做业余电台通信演示,就在那天的下午,就在中科商店旁边。我兴奋了老半天,但是下午正好有课,晚上还有普物考试。下了课我就跑去看,我第一次看到巨大的短波天线,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台,第一次看到方明BA6AA、孙静华BD6AO、张玉详BA6AP、韩教练等。方明在操作,孙老师负责解答提问。我在一边问了许多问题,等他们演示结束的时候才发现,马上就要考试!
方明、孙老师的这次演示活动完全是自费的,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介 绍个人业余电台活动,普及无线电知识。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崇高的人,就给孙老师写了封信,表达了对他们的钦佩,并表示自己非常希望加入这个活动。我就和当时的飞天科普协会的会长赖良锐、支鸿平商量,准备成立一个学生社团,目的就是建立我们的集体业余电台。经过简单的筹备,飞天科普协会业余无线电活动小组成立了,当时,BBS站长张焕杰、9504的吕序效加入进来,并承担了很多工作。我们做了许多宣传工作,获得了同学的广泛理解与支持,但是并没有获得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当时申请设台均需所在单位盖章,有位4系的同学的申请表被转交给学校保卫处,学校保卫处转交到省公安厅,省公安厅请示了中央有 关部门,获知这个活动“居然”是合法的!就这么疙疙瘩瘩了好几年,学校没有禁止,但是没有支持。
这段时间,我主要个人玩,我的发射执照是98年底才拿到的,在此之前,我用简单的收信机坚持收听了半年左右,收听日记记录了半本笔记本,并按照规定交换SWL卡片。这个过程是非常宝贵的经历,我从收听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包括技术、腿德、现状等。购买一个业余电台是非常昂贵的,获得发射执照以后,我常跑去孙老师和方明那里操作。从第一次结结巴巴的短波通信到现在的满口英语“口无遮拦”,其间与天南海北的许多朋友交流,是非常愉快的经历。后来就是BG6ADD了。他提供了一个转机。他邀请了六系的团委书记老师参加了我们的一个讲座活动。随后,由于六系领导的支持,学校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建立了无线电创新活动基地,指派刘粉山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作为基地活动的一部分,开始筹建集体业余电台。由于BG6ADD的领导力,他组织成立了科大学生业余无线电协会,并把会员人数发展到200多人,使科大的无线电活 动达到空前的发展。
好事多磨,由于多种原因,集体电台的筹备工作并不顺利,电台执照的申请、电台设备的购买都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后来BG6ADD由于学习任务繁忙,辞去了协会会长职务,新的会长对业余电台活动并不热心,业余电台的开台一度被搁置。尽管如此,jiangx和BG6ABI还是做了许多的工作。2002年4月,他们来我寝室找我,让我出任台长职务,主持开台并负责带出一位新台长。5年多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不禁让我悲喜交加。不管以前有过多少委屈和困难,我于中国科技大学业余电台有一种责任,不可推脱的责任。
2002年4月21日,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天。中国科技大学业余电台在电三楼721房间默默开台,没有领导致词,没有盛大仪式,但是我们有许多的朋友。孙老师来了,方明来了,张焕杰来了,安徽日报的记者来了,频率上更是等候着许多关心我们的火腿朋友。孙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激动得几乎语无伦次!张焕杰已经当了老师,但是他负责为大家摄影。9点15分左右,我开始在频率上呼叫,立即与福建和湖南的爱好者联络成功。但是由于遭受当年最厉害的太阳黑子爆发,通信随即中止。方明不顾穿着西装,率先爬上楼顶,带领大家临时替换了天线。其间不断有各地正在守候的爱好者焦急的电话,上海的爱好者还在指定频率上负责通知消息,维护秩序。大约两个小时后,天线架设完毕,传播状况变好一些,与上海、深圳、香港等20余位爱好者进行通联。开台后,我不断收到电子邮件,告诉我他们在频率上苦等了好久好久,就是听不到我们的信号。
集体电台开台后,我们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主要是操作员很少,有经验的就更少,不利于开展活动,不能快速发展成员。不过我非常幸运认识了BG6ABP,BG6ABP在高中时期就参加过集体电台的活动,具有丰富的集体电台运作经验。他组织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操作培训活动,使新一批的成员得到一定的锻炼。phoenixyang就是新成员中的杰出代表,他是一个热心的人,为开设这个版面做了不少工作。BG6ABI在电子制作方面很有经验,他的制作工艺我自叹不如。他主要负责电子制作方面的工作,组织了“皮鞋”收发机制作等项目,使大家在动手能力方面获得一定的长进。他还帮了我很多的忙,每次有什么电路方面的工作需要请他帮忙,他都从不推辞。jiangx做事很认真,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与他合作非常愉快。他在测向方面做得很好,为我们学校争取了荣誉。